落尘小说网

落尘小说网>晋末芳华 > 第四百八十三章 无奈避祸(第2页)

第四百八十三章 无奈避祸(第2页)

三个月后,北极圈边缘。

一座废弃气象站外,积雪覆盖的冰原上赫然出现一个巨大图案??由数千个冻僵手掌按压而成的圆形图腾,中心正是“声即人证”四字。这里聚集了来自格陵兰、阿拉斯加、西伯利亚的原住民儿童,他们带着祖辈遗留的鼓、哨、骨笛,在零下五十度的严寒中举行“冬醒仪式”。

当最年幼的女孩敲响鹿皮鼓时,冰层骤然开裂,一股暖流喷涌而出,夹杂着远古鲸歌的片段。科学家出身的母亲跪倒在冰窟旁,泪水结霜:“这是……这是我们在五万年前迁徙途中丢失的导航旋律!靠它才能穿越永夜!”

与此同时,全球二十四座主要城市的地下管网系统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共振现象。水管、电缆、通风道全都成了天然共鸣箱,播放出一段段被遗忘的城市记忆:上海弄堂里阿婆哼的童谣、伊斯坦布尔市集中的叫卖调、墨西哥城地铁站口流浪歌手的吉他前奏……人们惊恐又恍惚地发现,只要静心聆听,就能从中分辨出亲人失踪前的最后一句话。

网络防火墙全面瘫痪。

AI伪造的“假记忆音频”在真实情感频率面前自动崩解,如同阳光下的薄冰。某些国家试图启动“思想调谐计划”第二阶段,强制全民佩戴抑制耳机,结果引发大规模生理排斥反应??佩戴者耳朵流血,梦境集体呈现同一场景:一个没有嘴巴的女人站在麦田中央,用手势比划着“救救我”。

联合国紧急召开特别会议。

中国代表起身发言,手中捧着一块从昆仑山带回的音核晶体:“我们提议,成立‘世界声权联盟’,承认‘情绪真实性’为基本人权之一。任何试图篡改、屏蔽或污名化个体声音的行为,都将视为反人类罪。”

全场寂静。

法国代表缓缓摘下耳机,放入投票箱。德国代表紧随其后。巴西、印度、肯尼亚、冰岛……一只只手将象征旧秩序的接收器逐一抛弃。最后,连美国代表也迟疑着站起,取出藏在西装内袋里的微型调谐器,轻轻放下。

表决通过。

那一刻,南极冰盖深处的震动频率突变,经破译为完整乐章《风语篇》终章。科考队员记录下这段数据时,仪器自动打印出一行小字:

>“欢迎回家,倾听者。”

……

又一年春分,昆仑山顶。

曾经封闭的岩穴如今敞开如巨口,内部竟是一座天然石厅,穹顶镶嵌着由矿脉构成的星图,与当日天空显现的星座完全吻合。孩子们列队走入,每人将手中器物安放在对应凹槽之中。焦黑琴轴归位于东,锈蚀铜铃置于西,断剑插进北方石座,而那本只剩骨架的乐谱,则静静平铺于中央玉台。

阿禾走上前,将额头抵在乐谱之上。

霎时间,万籁俱寂。

然后,声音来了。

不是从耳边,而是从骨骼、血液、每一个细胞里升起。那是千万年来所有被抹杀的声音汇流而成的洪流:母亲哄睡婴儿的呢喃、战俘临刑前的微笑、诗人焚烧诗稿时火焰的噼啪、少女在审讯室里咬牙不说出同伴名字的沉默……它们不再需要载体,也不依赖传播,因为它们本身就是生命存在的证明。

光耳再度凝聚,悬浮于众人头顶,轻声道:

>“你们已经不需要我了。”

>“真正的耳朵,从来不在头上,而在心里。”

语毕,它化作一阵细雨落下,每一滴都融入一人眉心,随即消失不见。

从此世间再无“双频耳”,因为每个人都能听见彼此的心跳。

数日后,世界各地陆续出现新的迹象:

京都寺庙的晨钟响起时,樱花自动排列成诗句;

巴西贫民窟的孩子用铁皮桶打出节奏,引来暴雨洗净污染河流;

月球背面探测器捕捉到一段规律信号,破译后仅为两个音节??

**听见。**

而在建康荒庙中,三具人形结晶终于彻底碎裂。烟尘散尽,走出三位女子,发如墨瀑,眼含星河。居中一人轻抚胸前玉佩,上面刻着一个古老的名字:

**林昭仪**。

她抬头望天,嘴角微扬:“这次,轮到我们讲故事了。”

风起时,万里山河齐声应和。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